但在群裡的第一次團購未能成功下,他轉而加入了一個400多人的超大團購群
最後,我想在這邊向使用蝦皮的朋友們說:在當代,我們所想要的世界是透過消費一步步建立起來的,資本主義需要有資本的流動才得以生存,我們的每一筆消費,都在塑造未來生活的樣貌,如果我們希望台灣獨立自主、不輕易受到中國任意干涉,對於蝦皮就應有更高的警覺心。當我們在享受免運券以及購物優惠時,同時也應該想一想「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蝦皮對於消費者的讓利,威脅的可能正是台灣的民主與自由。
反服貿運動最不樂見的景象,悄悄透過蝦皮在台灣浮現 蝦皮表面上作為新加坡商,與中國騰訊的關係卻極為密切,除了股權結構、董事身分令人質疑外,近年更積極協助中共政府藉由電商向外擴張。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所以,318運動可以說就是台灣民眾拒絕被中國經濟統戰的展現。延伸閱讀 蝦皮委託樂購蝦皮「第三方支付」?金管會不應再坐視這種「左手換右手」的脱法行為 【中港資觀測站】法規上不是中資,但「比中資還中資」的嘉里大榮物流 從「店到店」服務看蝦皮的物流難題與全球戰略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雖然,運動成功阻止了服貿協議,但中國影響力仍藉由資本與市場,如蠶食鯨吞般悄悄的侵蝕著台灣的民主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反服貿運動最不樂見的景象,悄悄透過蝦皮在台灣浮現 蝦皮表面上作為新加坡商,與中國騰訊的關係卻極為密切,除了股權結構、董事身分令人質疑外,近年更積極協助中共政府藉由電商向外擴張。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總和來說,定方財務顧問的建議會是以下三點: 短期來說,殖利率發生倒掛,確實是短線投資人的一個警訊,但是股市短期本來就難以預測,所以就算殖利率沒有倒掛,也不代表短線投資人就可以高枕無憂,還是得隨時注意市場的風吹草動。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這就是市場為何會擔心殖利率倒掛的原因。這樣的結果其實也算合理,因為通常這段時間是屬於景氣擴張的末期。
下面這張圖是1976年6月到2022年4月的十年—兩年公債利差,可以看到在過去長達40幾年的歷史中,一共出現了六次殖利率倒掛的情形(這次第七次),而在殖利率發生倒掛後不久,無一例外都進入了衰退期(以灰底表示),所以殖利率倒掛才會引起市場投資人的憂慮。對於投資人而言,需要因此調整資產配置嗎? 定方財務顧問在下表整理了過去六次發生殖利率倒掛的時間,與經濟衰退實際發生的間隔,可以看到約有七到33個月,這表示雖然現在殖利率進入倒掛的狀態,但是還不會立刻發生衰退的情形。
作者提供 殖利率倒掛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一般而言,長期債券的信用風險與價格風險較高,所以正常情況下,長期債券的利率應該要高於短期債券。反之,當長期債券利率低於短期債券時(也就是倒掛),代表著市場預期未來的某個時間點,聯準會將再重啟降息政策,也意味著新一輪的危機可能將產生,所以聯準會才要降息因應。我們再回到上表的指數變化,可以看見雖然經歷過6次的衰退,但是股價指數依然是隨著時間越墊越高,1978年8月到2022年4月的這段期間,年化報酬率甚至高達9.05%,而這還是不含股息再投入的報酬率。但是,反過來說,如果沒有發生殖利率倒掛,就不會造成股票市場下跌嗎?事實上也不盡然,像是2011年歐債危機、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2018年美中貿易戰等,也都造成股票市場震盪,但在這些時間點之前,並沒有發生殖利率倒掛的現象。
更進一步看,在殖利率倒掛到衰退發生的期間,SP500指數都是上漲的。另外,因為長期債券的利率波動風險較高,投資人也會要求更高一點的利率做為補償(也就是所謂的風險貼水),所以殖利率理應會再略高於1.5%。更精確的來說,如果我們的某些投資目標是3至5年內要實現,例如結婚基金、買房頭期款、購車基金等,那麼這部分資金的投資組合,就不應該用過高的股票進行配置,而是要拉高債券比例,甚至是直接以現金取代投資,不論殖利率是否倒掛或是有其他黑天鵝的出現,都不至於讓我們的財務目標因此而大打折扣。所以,也不需要為此調整投資策略。
對於長期投資目標而言,像是教育金準備、退休金準備等,更是不需要擔心。所以,與其擔心殖利率倒掛,或是其他突發事件造成股市下跌,不如具體設定好我們的財務目標,檢視現在與未來的收支狀況,設定好短期與長期的投資策略,每天都能好好睡覺,不是更好嗎? Facebook專頁:定方財務顧問 延伸閱讀 戰爭加升息是利空盡出的All-in時機嗎?莫忘過去「殖利率曲線倒掛」接下來發生的事 俄烏戰爭並非世界末日,「我們盡力逆流而上,但並不需要去預測潮汐」 美國聯準會升息計畫還沒完,有哪些指標可以預判未來的利率動向? 《一年投資5分鐘》:善用指數型投資「讓錢幫你賺錢」,就能在剩下的時間享受生活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
我們先來看個簡單的例子。不含股息再投入的報酬率,甚至有高達31.72%。
文:洪哲茗(理財規劃顧問/定方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4月1號,美國最新公布的就業數據仍然相當強勁,提高了市場對於聯準會在5月份會議升息兩碼的預期,而兩年期的美國公債殖利率也追上了十年期的殖利率,也就是所謂的「殖利率倒掛」,引發市場憂心文:洪哲茗(理財規劃顧問/定方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4月1號,美國最新公布的就業數據仍然相當強勁,提高了市場對於聯準會在5月份會議升息兩碼的預期,而兩年期的美國公債殖利率也追上了十年期的殖利率,也就是所謂的「殖利率倒掛」,引發市場憂心。這樣的結果其實也算合理,因為通常這段時間是屬於景氣擴張的末期。對於投資人而言,需要因此調整資產配置嗎? 定方財務顧問在下表整理了過去六次發生殖利率倒掛的時間,與經濟衰退實際發生的間隔,可以看到約有七到33個月,這表示雖然現在殖利率進入倒掛的狀態,但是還不會立刻發生衰退的情形。更進一步看,在殖利率倒掛到衰退發生的期間,SP500指數都是上漲的。這就是市場為何會擔心殖利率倒掛的原因。
所以,也不需要為此調整投資策略。作者提供 殖利率倒掛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一般而言,長期債券的信用風險與價格風險較高,所以正常情況下,長期債券的利率應該要高於短期債券。
更精確的來說,如果我們的某些投資目標是3至5年內要實現,例如結婚基金、買房頭期款、購車基金等,那麼這部分資金的投資組合,就不應該用過高的股票進行配置,而是要拉高債券比例,甚至是直接以現金取代投資,不論殖利率是否倒掛或是有其他黑天鵝的出現,都不至於讓我們的財務目標因此而大打折扣。反之,當長期債券利率低於短期債券時(也就是倒掛),代表著市場預期未來的某個時間點,聯準會將再重啟降息政策,也意味著新一輪的危機可能將產生,所以聯準會才要降息因應。
另外,因為長期債券的利率波動風險較高,投資人也會要求更高一點的利率做為補償(也就是所謂的風險貼水),所以殖利率理應會再略高於1.5%。所以,與其擔心殖利率倒掛,或是其他突發事件造成股市下跌,不如具體設定好我們的財務目標,檢視現在與未來的收支狀況,設定好短期與長期的投資策略,每天都能好好睡覺,不是更好嗎? Facebook專頁:定方財務顧問 延伸閱讀 戰爭加升息是利空盡出的All-in時機嗎?莫忘過去「殖利率曲線倒掛」接下來發生的事 俄烏戰爭並非世界末日,「我們盡力逆流而上,但並不需要去預測潮汐」 美國聯準會升息計畫還沒完,有哪些指標可以預判未來的利率動向? 《一年投資5分鐘》:善用指數型投資「讓錢幫你賺錢」,就能在剩下的時間享受生活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
我們再回到上表的指數變化,可以看見雖然經歷過6次的衰退,但是股價指數依然是隨著時間越墊越高,1978年8月到2022年4月的這段期間,年化報酬率甚至高達9.05%,而這還是不含股息再投入的報酬率。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但是,反過來說,如果沒有發生殖利率倒掛,就不會造成股票市場下跌嗎?事實上也不盡然,像是2011年歐債危機、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2018年美中貿易戰等,也都造成股票市場震盪,但在這些時間點之前,並沒有發生殖利率倒掛的現象。不含股息再投入的報酬率,甚至有高達31.72%。
我們先來看個簡單的例子。總和來說,定方財務顧問的建議會是以下三點: 短期來說,殖利率發生倒掛,確實是短線投資人的一個警訊,但是股市短期本來就難以預測,所以就算殖利率沒有倒掛,也不代表短線投資人就可以高枕無憂,還是得隨時注意市場的風吹草動。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下面這張圖是1976年6月到2022年4月的十年—兩年公債利差,可以看到在過去長達40幾年的歷史中,一共出現了六次殖利率倒掛的情形(這次第七次),而在殖利率發生倒掛後不久,無一例外都進入了衰退期(以灰底表示),所以殖利率倒掛才會引起市場投資人的憂慮。
對於長期投資目標而言,像是教育金準備、退休金準備等,更是不需要擔心那麼如果你是秉持這種觀念,也許偶有嘗到甜頭的時候,但夜路走多了,還是會遇到鬼的。
其實對此應該要有著正確的投資心態跟思維,在獲利與風險中選一個對自己最為平衡的方式才是妥善的財富配置方案,無腦跟風、貪心不足、獅子大開口、想賺到最大值,這些都是導致最後會壓垮自己的稻草。但大多散戶或韭菜卻是本末倒置,因實力不足所以想放大槓桿比例來賺取價差。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以近10年最慘痛的打擊,就是在2014年奢侈稅正式上路的時候,自2011年起就開始熱絡流行的預售轉賣,雖然當時期的房價膨脹速度與賣方的價差空間沒有現在那麼誇張,但也就是在政策與信管的雙打其下,讓那些滿手房子想賺更多的投機客無法交屋,被迫無奈又不甘心就這樣賠上大筆違約金之下,只好將那些不能貸款的物件一一斷頭殺頭求售。
有不少人還是樂觀地認為著不管政府再怎麼打房,央行再怎麼限制,對房市來說依然是雷聲大雨點小,甚至還是無法忍耐壓抑住那投機與買房慾。透過近兩年的狀況來看,以抗通膨置產或短期投機轉售為主力的買方非常多,甚至有能者多重同時期大量購屋、搶房、新手或較為年輕的族群也想趁此賺一筆、或是不斷複製循環獲利模式的人等等。
再怎麼有實力的人或企業,都會以此放大財富結構,可他們並不是因為本金不夠而來借錢。本(4)月央行總裁再次預告不排除更進一步的信用管制,也表示目前還有空間可以這麼做,尤其要先針對那些房價上漲熱區來下重手,若正式執行上路的話,將對目前的市況會產生不小的打擊。
自去(2021)年不動產熱潮所產生的民怨沸騰,內政部與中央等高階主管機關不斷在積極地設法抑制,越來越嚴苛,越來越刁鑽,從法令政策到央行配合的槓桿限制,讓市場無論是建設賣方、消費買方與投資置產客,都相當擔憂後市會否因此受到衝擊而影響買氣跟行情。可投資客卻不是如此了,限制貸款會把你僅有的籌碼榨乾,到最後就得要走上急著拋售掉那原本捨不得賣的燙手山芋。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